法律咨询热线:13956908122
首席律师

崔玉林 律师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走访合肥部分区县:彩礼情结慢慢淡化 丈母娘还给女婿发红包
发布时间:2017/3/3    来源:   作者:admin   浏览:748次

    最近一张“全国彩礼地图”在网上被疯狂转载。地图上把每一个省的位置上都标了一个数据,表示该省目前的彩礼状况。很多安徽人看了咱们安徽的地图上被标了10万元就表示“不愿意背这个黑锅”。据记者对合肥部分县区的走访调查,当下不少家庭都是零彩礼。虽然,一些乡村还存在收彩礼现象,但早已不是攀比炫耀的风气,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习俗。
    彼此支持共同前进更重要

    “没有彩礼,连婚礼都是简单操办,两个人看中了就心照不宣地在一起了。”去年11月才结婚的张兰(化名)满脸幸福,为了丈夫李俊(化名),她放弃了在北京月薪近万元的工作,来到合肥。

    今年29岁的张兰是山东枣庄人,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。2015年5月,经家人介绍,张兰认识了和她同龄的李俊。“他也是山东人,在合肥当兵,我们一开始通过网络、电话聊天,十分聊得来,一个月后,才在北京见面”。

    李俊的沉稳、细心让张兰很心动,就这样,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。去年5月,两人决定订婚。虽然老家的风俗是男方准备房子、车子、五金等彩礼,但张兰和父母却不这么认为,“父母说就算满足了物质条件,生活也不一定幸福。只要找一个对你好的就行,生活上能帮助你、呵护你,就足够了”。

    就这样,张兰和李俊分别从北京、合肥赶回老家,双方父母在一起吃个饭,就算订婚了。订婚时,李俊给张兰买了个戒指和项链。“我觉得戒指要戴一辈子,是我们爱情的见证,就当是彩礼了。”后来,婚礼仪式也很简单。张兰对此并不遗憾,“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,两个人彼此支持、共同前进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    丈母娘还给女婿发红包

    肥西姑娘小曼和男朋友认识四年,今年正月两人在合肥把婚给结了。男朋友王文是河南人,父母都已经不在世,大学毕业以后也就一直留在合肥。这些年王文一直受到小曼家人的照顾。小曼的父母也全当家里多了个儿子。原本按照肥西当地的习俗,女儿出嫁,丈母娘是要收取一定的彩礼钱。可是小曼的妈妈拍板了说,“你们结婚,房子首付我们给你们出,你们自己按揭还款。彩礼什么都不要了,早就是一家人了,还在乎谁给谁钱呢。”

    今年正月里,两人在肥西老家举办了婚礼。红红火火的婚礼现场,引来了不少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围观。敬茶的时候,小曼的妈妈还给两个人一人一个红包。王文不是本地人,并不知道当地的习俗,起初还死活不愿意收下红包。“这个是好兆头的意思,一定要收下。”小曼的妈妈说,他们全家看中的就是这个女婿人实诚,现在有没有钱都没关系,“两个人以后想办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”。

    因为彩礼小家庭闹分歧

    据合肥离婚律师网了解,肥东女儿李敏去年因为结婚的事情差点和自己的父母闹翻,这罪魁祸首就是彩礼。不过,最后李父没有能扛得住大家长的“洗脑”,而最终妥协让步。

    李敏两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郭凯。两人相处得不错,双方家人见面也都谈得差不多了,订在去年年底结婚。

    谁知道,就在这个时候,李敏的父亲突然开口向对方要十万块钱彩礼。这突如其来的要求让郭凯一家人,甚至李敏自己都觉得很尴尬。“当时我们双方家长在吃饭,我爸就在饭桌上提这个事情。当时我脸都红了,恨不得找地方钻进去。”当天的饭局不欢而散,关于彩礼的事情双方也没有谈妥。

    父亲这么一出,李敏很生气。当天晚上回家,她就跟父亲大吵了一架,父亲依然不退让。彩礼这件事随即上升为家族事件。

    最后家族里的一个大家长出来说话了,“小年轻都不容易,别为难他们。”听了这话,李父才松口。“最后只是走了个形式。”

    分析

    观念改变了彩礼

    在长丰长期从事婚庆礼仪工作的吴越向记者介绍,这些年长丰县城以及周边,对于彩礼的要求越来越低了,零彩礼的比比皆是。“以前说养个女儿,长大了要给别人家,所以拼命要彩礼钱,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。”吴越说,现在即便是有女方家要彩礼,最后也变成嫁妆给了女儿,不过就是走个形式。对于这风俗的变化,在吴越看来,不仅是因为经济条件好转,还有观念的变化。

    吴越这些年,策划了不少新人婚礼。他最直观的一个体会是,婚礼现场,越来越多的主婚人在致辞时都会说,男方多了个女儿,女方多了个儿子,两家人亲上加亲,“这背后就是观念转变,男女双方平等,有爱结合,没有谁欠谁。”

    安徽民俗学会会员萧寒介绍说,结婚彩礼本是古人留下的民俗,后来被歪解,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极端的攀比风气。但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、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观念的变化,彩礼的情结已经被慢慢淡化,更多是象征意义,从而促进了男女双方大家庭、小家庭更加亲密和谐。